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居所里总是充斥着女人和猫咪,少不了一起争风吃醋。毕加索还拉着他的猫一起穿情侣条纹衫。
热度: 1332℃ |
相关语录
病人依然隔三岔五地死去,再加上这个漏斗天,医护人员本就沮丧的脸更阴沉了。只有母亲的主治医师还是笑眯眯的,建议我们尝试一种美国来的新药,母亲很受鼓励。我不太喜欢他,总觉得他很假。
但对于厌猫者而言,这就是莫大的麻烦。“喂了它,就把它带回家,请自己好好养着”,在流浪猫出没的区域,有时能看到这样的告示。每年有不少人向市政机关投诉发情期猫的尖叫及猫留下的粪便。这项条例经过几番抗议、探讨,最终改名为“有关与动物共同相处之规范条例”,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不知从哪天开始,只能看见一大一小两只黄猫了,小的那只已经长大了不少。两场雨之间的间隙,它们在园子里嗅来嗅去,像两朵巨大的蒲公英。
相对于画家,作家、学者和猫由于都更享受沉默,貌似对彼此也更容易满意。阿道斯·赫胥黎说,猫对离群索居的作家来说最合适不过了。诗人奥登则在一首写学者和猫的诗中说:“只有我们,学者和猫/我们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你要捕捉耗子,我要捕捉学问/你闪烁的双眼盯着墙/我近视的双眼盯着书/你为一只陷入圈套的耗子欢乐/我为脑中闪过的灵光而愉悦/请继续各自努力吧/不要妨碍彼此/没有厌烦和嫉妒/我们就这样一直一起生活。”
日本人与猫的亲近有天然的有利条件:日式房屋因为有屋檐,能够为猫提供藏身的住所;日本有很多渔港,猫相对较容易获得鱼类等食物。此外,日本人似乎也比别的国家的人更能接受猫的性格。在日语中,人们习惯将狗形容为家庭成员,而会将“主人”“饲养者”类似的词汇用在猫身上,因为对惯于享受自由的猫而言,人类的存在或许只是一种障碍——日本人清楚知晓猫的需求及自己的身份。相比一起共处的家人,给食的“主人”也许才是猫眼中人类真正的角色。
母猫一天天憔悴起来,小猫也不太跑出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