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在雨季结束前被移了出去,他庞大的护工团队和川流不息的亲友队伍也倏然消失在空旷的病房中。
热度: 1020℃ |
相关语录
初夏是小猫季,园子里的一堆石棉瓦里也住进了1只母猫和3只小猫。母猫是只黄色的虎纹猫,这种颜色的猫母猫悍、公猫憨,小猫中有一只跟妈妈长得一模一样,格外活泼,也格外受宠爱,另外两只一灰一花,毛绒绒地滚作一团,很有纪律感的母猫就把它们叼起来排列整齐。
日本人与猫的亲近有天然的有利条件:日式房屋因为有屋檐,能够为猫提供藏身的住所;日本有很多渔港,猫相对较容易获得鱼类等食物。此外,日本人似乎也比别的国家的人更能接受猫的性格。在日语中,人们习惯将狗形容为家庭成员,而会将“主人”“饲养者”类似的词汇用在猫身上,因为对惯于享受自由的猫而言,人类的存在或许只是一种障碍——日本人清楚知晓猫的需求及自己的身份。相比一起共处的家人,给食的“主人”也许才是猫眼中人类真正的角色。
在日本这样一个高度集团化的社会中,随着生存压力不断增加,生活在随时需要看别人眼色的生存法则之下的日本人似乎越来越将猫当作了一种治愈感的源头。
2014年12月12日,京都制定了《京都动物爱护宪章》,这在日本亦属首创。内容不仅从动物保护角度对宠物主人做出种种规定,还要求路人,包括游客,不得随意饲喂野猫,即“不可以通过动物给别人带来麻烦”。这条主旨令很多爱猫者大为不满,认为这才是政府的本意,打着漂亮的旗号,实则是要让野猫自生自灭。
艺术家因此越来越强调自己对主流和“体面”的蔑视,进而开始张扬个性。猫自由难驯的性格让它们成了先锋艺术家反传统精神的象征。作家夏多布里昂就说:“我爱猫的自由,以及它几乎忘恩负义的性格,这让它拒绝依附任何人,无论是在上流社会的沙龙里还是在贫民窟中。”
不知从哪天开始,只能看见一大一小两只黄猫了,小的那只已经长大了不少。两场雨之间的间隙,它们在园子里嗅来嗅去,像两朵巨大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