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猫一天天憔悴起来,小猫也不太跑出来玩。
猫繁殖力惊人,若不施以节育等干预,一味投喂,的确会给环境带来很大影响。2015年2月,京都市议会预算特别委员会由动物爱护宪章出发,提起一项“有关防止动物带来的困扰之条例”,要求市民严格执行饲养动物登录制。最受热议的,是禁止投喂流浪动物一条。
有时能看到一个穿着明黄色防护服的人从那儿走过,有点像核辐射后的切尔诺贝利。
在日本这样一个高度集团化的社会中,随着生存压力不断增加,生活在随时需要看别人眼色的生存法则之下的日本人似乎越来越将猫当作了一种治愈感的源头。
与篮子猫(中国网络上习惯称之为“猫叔”)、旅行网站广告中可爱的师徒猫命运迥异的,还有各地动物中心大量被处死的流浪猫。那是另一个世界——或者说大部分人不愿去了解的地狱。流浪猫被送到动物中心,若两周到一个月内未能被成功收养,则会面临被处死的结局。日本对流浪动物的处死法名义虽为“安乐死”,实际上出于经费、执行者心理因素等考虑,最多还是密室充入二氧化碳的窒息死,过程不能说不残忍。这是日本猫文化的内面,也是爱猫者们连年呼吁,却未有根本改善的问题。
法国作家泰奥菲勒·戈蒂埃在诗中多次让猫化身踏足黑暗的精灵,并为它的神秘而激动。雨果要是看不到爱猫在他的房间里,就会郁郁不乐。乔治·桑和她的猫共用一个盘子进餐。
病房的阳台对着一个荒废的园子,长期无人打理,长了齐腰高的野草,逐渐盖住了下面的垃圾,有被吹下楼的内裤、破拖鞋、药瓶、一次性饭盒、矿泉水瓶、烂水果以及打蔫的探病花束和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