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阶层流动的本质是思维的较量。一个人的阶层属性是由他的思辨能力决定的,而不是财富和地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过了而立之年仍在街头摆摊的马云可以突然崛起,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建立了全球最强大的电商平台,一跃成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事实上,并非他获得经济成功后才拥有了这种地位,而是在成功之前,他一直是思维层面的佼佼者。可以这么说,早在摆地摊和当老师的时候,他的思维就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
抓住一切时机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阶层属性。
而对不少人来说,可能终生都摆脱不了下面这些毛病:
喜欢内斗:走到哪儿都喜欢拉帮结派,工作中是出了名的内斗高手。
经常抱怨:很少反省自己的问题,而是怨天尤人。
死要面子:虚荣心强,不真诚,不实在,事事以虚伪的态度对待。
不接受批评:你休想批评他,他只接受人们的赞扬。
敏感而自卑:心胸狭窄并且敏感,很容易因很小的打击失去自信。
目光短浅:经常高谈阔论,实则没有长远眼光。
懒于行动:即便偶尔有不俗的见识,也懒得去做。
非此即彼:思考任何问题都是倾向两种极端,不是神圣化,就是妖魔化。
这些就是思辨力差的表现。它们多数出现在“底层人”的身上。许多有钱人因为改正不了上述缺点,赚来的钱也会在自己错误思维模式的主导下慢慢流失,成为彻头彻尾的穷人。这是阶层分化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向上爬升或向下跌落的根本原因。一个缺乏思辨能力的人,给他一万亿美元也留不住,因为他的思维能力会出卖他。
强者不在乎眼前的利益,他们看重长远的发展,并能洞察对自己的命运真正重要的东西。你为什么是弱者,而不是强者呢?因为你长时间信奉的是金钱决定命运。想让自己具备更高的阶层属性,方法只有一个,训练自己的思维,让头脑变得卓越而强大。
对多数人来说,阶层的真相是残酷的。人们期盼阶层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但这种流动会让人看到和感受到很大的落差。根据一种全球通用的说法,阶层被定义为人们拥有财产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由此划分为富人、中产和穷人三个层级。
世界上大部分研究者都把阶层定义为经济范畴,这种由财产、知识和权力的多寡来进行区分的方法看似清晰明确,实则掩盖了阶层形成的真正原因。
想想你为什么是弱者除了变得富有,你还要改造“经常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头脑”。处理复杂的生活和工作问题,有很多非物质的能力需要你去学习,而不是把眼睛盯着怎么支配别人或者如何去赚更多的钱。